信息之窗
政务中心
服务互动
公共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他山之石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步行进在“二次创业”路上
投稿:经济运行办公室 2017-08-14 9:9  访问量:3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核心阅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扩展,大多位于省会等中心城市。

        经过30多年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促进创新转型、引领创新发展的旗帜。新一轮发展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绿色生态发展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任务。

        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基础的大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链转移的重要载体。

        “特别是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创新型经济成分大幅提高。”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我国促进创新转型、引领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找准改革突破口

        各地政府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列入重点工作,将创新落实到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上,激发了改革的强劲动力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14.4%;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4.3万亿元,占所在地级市40.4%;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近5800家;发明专利6.4万件,占全国20%。

        从数据可以看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郝红梅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列入重点工作,将创新落实到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上,探索的多种做法效果显著”。

        “先人一步”布局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已崭露头角。2016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这3个未来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80亿元、280亿元和380亿元,并保持年均30%左右的高速增长。“未来3年,园区计划投入15亿元,撬动百亿元产业基金,力争到2020年,建成5个人工智能相关特色产业园、孵化基地和创新平台,培育2至3家超10亿元、1至2家超百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集聚地。”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北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找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这个突破口,激发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一些高科技园区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战略投资者,在这里建立孵化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中关村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成功对接,这也是河北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项目。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为目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今年3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广东省政府联合签署了《推进知识城知识产权改革试验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建立合作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园高标准建设、打造知识产权高端实务人才基地、举办国际知识产权高水平交流活动等方面加强合作。最近出台的“美玉10条”知识产权政策,将全面激活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的运用、服务和保护活力。

        着眼体制机制创新

        在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科技服务体系这3种模式基础上,如何保持机制体制创新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地方政府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做法,主要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科技服务体系这3种模式。”郝红梅告诉记者。

        从创新产学研合作来看,近年来,各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科研院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的意识增强,积极引进和建设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加强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探索。

        从创新发展来看,各地在环境营造、园区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通过建设高新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众创空间等,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

        从创新科技服务体系来看,各地通过促进科技服务新业态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金融支撑体系,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3种模式的发展都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论是在产业发展或是园区的规划建设中,都要融入创新的理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主任宋雨燕对记者说。

        “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后,如何在‘二次创业’中保持机制体制创新是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宋雨燕指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能不能把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如在自贸园区创新实践方面收获的有益经验,融合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之中,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

        未来瞄准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除此之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任务

        谈及未来发展,宋雨燕指出,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绿色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到管理模式都要融入绿色发展理念。”

        现在园区的竞争力不体现在劳动力的成本低,环境好才能吸引更高端的产业进入。智能化、高端化的产业不可能与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在同一园区里共存。越是高端化的产业、越是高端化的人才,越是要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园区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同等条件下,环境好的园区更容易吸引到好的企业。”宋雨燕说。

        绿色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的过程。宋雨燕指出,园区推动绿色发展,必然摒弃掉落后的、污染的产能,大力推进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不仅推动了新产业发展,也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而在郝红梅看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绿色生态发展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任务。

        郝红梅说,下一步,要在战略层面、政策层面、体制层面、开放层面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快速发展。首先是加快转型升级和功能提升。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抓住国际投资趋势,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球招商引资中的竞争力。国家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布局、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和相应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等方面应予以优先支持。

        其次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内部创新要素的高效整合和外部创新要素的渗入。地方政府应支持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若干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创新中心,真正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使命。

        此外,还要加快开放合作步伐,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