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终期验收
投稿: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 2017-08-15 14:24 访问量:2,911
近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终期验收,新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548万元,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9898万元。
经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推荐,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22个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之一,改造范围包括开发区主体区和滨海新材料园区,面积59.85km2。经国家验收,2016年,开发区资源产出率达到3.46万元/吨,土地产出率达到1790万元/公顷,万元GDP能耗达到0.664吨标煤,万元GDP取水6.08吨,园区改造实施方案设定的28项指标已全部达到年度目标任务要求。
主要成效。一是经济总量大幅增长。改造期间开发区GDP年均增长8.1%,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二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分别改善17%、10%。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做大做强了循环工业、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低碳理念已在企业、居民中深入普及。
主要做法。1.打造了有色金属等3种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一是有色金属产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形成了包含“冶炼—精炼—电解—铜材深加工—贵金属回收—余热发电—烟气硫酸回收”各环节在内的完备的循环产业链。尤其是以“冶炼循环6+1”为核心的“方圆模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质监总局等部门的高度认可。二是盐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打造以“盐卤资源—烧碱制备—耗氯产业、耗氢产业—热电联产—燃煤灰渣—建材行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三是新能源产业打造了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系统应用—配套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2.积极应用先进节能技术,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有色金属方面,全面推广“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补集技术”,它拥有原料适应性强、金属捕集率高、无碳熔炼炉能耗低、安全系数高的优点,被世界冶炼行业誉为“第四代铜冶炼技术”。盐化工方面,率先淘汰了隔膜法烧碱装置,对现有95万吨烧碱装置实施了零极距改造,完工后吨烧碱电耗可降低200千瓦时以上。在园区的主干道建设感光太阳能路灯系统,道路两侧及公共场所照明系统全部改为太阳能路灯,并在各企业厂区内也逐步推广感光太阳能路灯,从而节省电力资源。同时,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工作,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截至目前,园区内鲁方公司、华泰化工等51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3.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2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部投入运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天。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其中一期建设的1条600吨/日焚烧线和12MW汽轮发电机组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建成了华泰热电余热供暖工程,年减少原煤消耗5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东营鲁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环集烟气脱硫除尘治理项目、东营金茂铝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燃煤锅炉烟气脱硝改造项目已完工,年可实现脱二氧化硫2.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1700吨。4.完善配套措施。依托“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统计系统”、“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统计报表系统”,“东营市节能信息系统”,在开发区管委会官网上了“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专栏”,建成了环境监测系统、国家智能电网示范工业园的能源管理系统,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建设了物质流管理信息平台。
主要经验:1.完善推进机制是重要前提。园区循环化改造期间,开发区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机制体制。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出台了《关于园区循环化改造经济指标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二是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园区指挥部协调推进—责任部门跟踪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借智借力,积极购买第三方服务,解决园区开展清洁生产、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碳排放核查等工作中的困难。2.精准统计是体现业绩、效果的重要手段。围绕园区循环化改造指标体系,开发区加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统计手段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健全的统计信息平台体系,构建了“责任分工—信息平台统计—第三方核算”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机制。3.突出优势产业引领是推进循环化改造的关键。开发区把有色金属产业作为重点进行突破,形成了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引领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工作顺利开展。4.促进产城融合,是放大循环化改造成效的主要途径。从全局出发,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加强生产生活链接,推进物质、能量等主要资源交换流动,把循环经济拓展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把开发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进一步整合,实现资源化利用;余热暖民工程,实现了工业低品位能源在生活领域的高效梯级利用。推动园区循环经济着力于生产领域、普及于生活领域、植根于文化领域,形成了循环经济社会层面全覆盖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5.加强科技创新,是推进循环化改造的不竭动力。开发区以东营软件园为主要载体,把创新作为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核心驱动,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与环境,围绕创业企业“种子期—初创期—高成长期”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建成了五大创业苗圃、一处孵化器、一处加速器,逐步构建起“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实现了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体系。这些平台的搭建推进了开发区科技服务模式、机制体制的创新,帮助创业者、科技孵化企业、成长加速企业快速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源动力。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抓好节能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将进一步总结市内外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全面抓好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关闭】
相关文章: